通知公告: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 兰州概况

皋兰县简介


发布日期:2024-03-13 信息来源:


皋兰自西汉设县,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,公元前127年首置金城县,1738年更名为皋兰县,至民国一直为甘肃首县。属陇西黄土高原,地势西北高、东南低,最低海拔1411米,年均气温7.4℃,年均降水量246毫米、蒸发量1675毫米,年均日照2768小时,无霜期144天。现辖4镇38个行政村4个社区,总人口11.2万人,总面积1682平方公里。

区位交通优势明显。皋兰县位于兰州主城区、兰州新区和白银市区金三角重心,县城距兰州主城区35公里、兰州新区23公里、白银市区29公里,是全省“一核三带”区域格局的重要节点。毗邻兰州中川国际机场、中川铁路口岸,包兰铁路、兰渝铁路、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互联互通,京藏高速、北绕城快速通道、兰秦快速通道经纬交错,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一片投资热土。

文化历史底蕴深厚。太平鼓、兰州鼓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太平歌、铁芯子、天把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“太平鼓之乡”和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。地灵人杰,孕育了一代书杰魏振皆、明御史邹应龙、象棋大师彭述圣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。太平鼓、兰州鼓子和魏振皆书法已成为县域文化三张名片。旅游资源丰富,境内国家4A级旅游景区——什川古梨园拥有百年以上古梨树近万株,被吉尼斯认证为“世界第一古梨园”,被列为国家“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”。

基础设施不断完善。黄河流经县境南部,引大入秦、西岔电力提灌、大砂沟电力提灌三大水利工程覆盖全县,基本形成了以电力提灌为主,中小型水库、调蓄塘坝、机井为补充的农业灌溉体系,安全饮水管网覆盖全县,饮水安全率达到100%。拥有装机23万千瓦的小峡水电站和330千伏、220千伏、110千伏变电站(所)6座。盐什公路、G341(白银到新区段)、国道109线改扩建、三川口横二路、县城西环路、朱中铁路等已全面建成通车,园区及乡镇道路四通八达,“十纵四横”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然形成,是全国首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。全县垃圾处理厂、污水处理厂等工程正在逐步配套完善,城区垃圾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%。

产业结构不断优化。一产方面,按照北部粮油畜牧集群区、中部种养加一体产业集群区、南部休闲生态农业集群区的产业布局,以“党支部领办合作社”为重要抓手,石洞东西部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园、黑石农牧复合型肉牛养殖循环产业园、什川省级瓜菜现代农业产业园、水阜设施农业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。什川镇上车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国家森林乡村,什川镇长坡村被评为第七批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并入选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100个特色村庄,“什川软儿梨”被农业部评为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特色产业并荣获2018年度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,兰州白兰瓜、禾尚头小麦被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。二产方面,坚定不移实施“强工业”行动,三川口工业园区被纳入省级园区,黑石工业园区被纳入市级园区,累计入驻兰鑫钢铁、鸿丰电石等300多家企业,建成长征机械、泛植制药、正大饲料等一批高新技术和循环利用产业项目,初步形成以冶金铸造、装备制造、节能环保、生物医药等为支柱的工业产业发展新格局,工业产业结构逐步向绿色、低碳、环保、高新技术工业方向转变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家。三产方面,大力发展现代物流,引进实施丰恩皋兰现代物流园、物产集团公铁综合物流园等大型商贸物流项目。加快发展电子商务,县镇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,被列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县。多元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,加快开发黄河奇峡、梨园风光等特色旅游资源,连续成功举办16届“奇峡梨园·魅力皋兰”文化旅游节等活动,什川镇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。

社会事业全面发展。全县拥有中小学、幼儿园、职业学院等各级各类学校49所,在校学生13724人,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、初中阶段入学率和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100%。县城有县人民医院、甘肃省中医院皋兰分院和县妇幼保健院,各镇标准化卫生院、各村标准化卫生所实现全覆盖。建有县文化馆、县体育馆、县艺术馆、县非遗馆、县博物馆、县图书馆等文化公共场馆。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县、省级双拥模范县,水阜镇被评为全国文明乡镇,石洞镇文山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。

综合实力不断增强。全县经济总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、跃上新台阶,2022年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9.53亿元,一产增加值完成9.25亿元,二产增加值完成38.64亿元,三产增加值完成41.63亿元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.23亿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788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52元,地区性财政收入达到10.17亿元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.7亿元。

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